HEBEI HUAITE GROUP
  
  
  
  
  
  
  
PRODUCT
ABOUT
HOME
JOIN
NEWS
CONTACT
怀特集团 创新未来
HUAITE group's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
海      纳     百    川    服     务    省     会
了解更多→
联系我们
新闻动态
走进怀特
项目展示
   
   
新闻动态
石家庄日报刊登了《泥泞小路变高架 家家户户住楼房 》一文,槐底村民回忆“家的变迁”
来源: | 作者:pmt503ae0 | 发布时间: 2018-10-23 | 350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2018年10月19日石家庄日报刊登了题为《泥泞小路变高架 家家户户住楼房 》一文。

泥泞小路变高架
家家户户住楼房 


槐底村民回忆“家的变迁”

▲槐底旧貌。

    槐底新貌。孔雪靖 摄


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。40年来,城市飞速发展进步,昔日的石家庄只能定格在老照片中,保存在人们记忆里。40年来,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。走进寻常百姓家,着眼小处话改革。从即日起本报开设“我家40年”栏目,让我们一起听听身边人的故事,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,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采访对象:

程和平 裕华区槐底村居民

年龄:61岁

回顾感言:从挣工分到挣工资,从吃不饱到吃好,从瓦房到楼房……这就是我家40年的变迁。40年的改革开放,我是经历者,也是受益者。40年中,我的家庭告别贫穷圆梦幸福生活。相信今后的10年、20年,我们祖国会书写出更壮丽的诗篇。

  

“从前的苦日子,你们年轻人根本就想象不到,哪像现在,衣食无忧,冬天屋子里还有暖气。”槐底村社区居民程和平在三室两厅的新居里,讲述了他们家40年的变迁。


程和平出生在槐底村,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。改革开放前,程和平刚刚20岁。那时的槐底村还是烂泥巴路纵横的城郊接合部,下雨天出门就是一身泥。居民们住的也是自建的瓦房。在“人是第一生产力”的时代,每家都少不了三五口人,有的家庭光孩子就五六个。程和平的家庭也不例外,他共有6个兄妹,所有的开销全靠家里强壮劳力挣得工分支撑。分到的细粮也舍不得吃,细面馒头只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。家里吃的最多的就是饼子、咸菜。俗话说,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。正是青壮年的程和平根本不敢放开了吃。“吃个半饱就不错了,年轻的时候特别瘦。”程和平说,人都吃不饱,更别说饲养的牲口了。村民们只能到几里地外的药厂拉生产废料回来,交通工具也是两轮的板车。“那时的路可跟现在不一样,沟沟壑壑的,没点力气可掌控不了板车。”


在那个年代,家里能有一辆自行车都能让旁人羡慕很久。电视更是稀罕物件儿,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收音机。“看见家里的缝纫机了没,那还是我们结婚的时候买的,老伴儿至今舍不得扔。”程和平说,立柜、缝纫机、自行车可是他们那代人结婚的“三大件”。不比现在,冰箱彩电都是必需品。


改革开放分田到户以后,村里开始发展副业。种田的同时,程和平也到工厂工作,家里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。“家里第一个电器就是花168块钱买的落地扇,那时刚结婚没几年。”程和平说,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,一层的砖瓦房被翻新成了两层小楼。村里出资把“泥巴路”铺成了水泥路。槐底村也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包围,成为了“都市里的村庄”。“从填饱肚子到吃出健康,谁能想到,短短几十年,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就跟坐上火箭似的上升。”程和平说,虽然生活条件好了,衣食无忧,但住在二层楼房里,还是有些不方便。槐底村坐落在城市中心,却没有天然气管道,村民做饭用的还是液化气。没有集中供暖,土暖气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取暖工具。取暖效果差强人意不说,每天还得定时往锅炉里添煤。每次加煤都弄得满身灰尘,他心中就期盼着能有一天住进楼房,彻底告别土暖气。


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。几年前,槐底村完成城中村综合改造,村民们搬到了窗明几净的居民楼,天然气管道通到家家户户,集中供热让家中暖如春日。走进裕华区槐底村,小区内绿树成荫,枣红色地砖铺砌的道路干净整洁,若不是一栋栋高层居民楼的提醒,真会产生步入公园的错觉。程和平一家人居住的是三室两厅的单元房,房屋空间很大,光照充足,住宅功能设计也合理。酷爱花花草草的他,将精心培养的各式盆景,摆放在新居的阳台上。透过盆景望向窗外,红花绿草给繁华都市增添了几许田园气息。


“现在,我的外孙女都上小学了。我和老伴儿也退休了,辛苦了一辈子,也在家享受一下天伦之乐。”程和平乐呵呵地说,天好的时候,他就骑自行车到周边转转,锻炼身体的同时,也能欣赏省会的美景。


Inews information
  

赞美生命 共筑城市

HuaiTe